白銀價格創14年新高,推動潛在商品反彈

數據顯示白銀在2025年飆升至每盎司40.80美元,為14年來最高水平。此一走勢為投資者帶來關鍵問題:白銀是否會突破50美元關卡,還是在下一波大漲前止步?同時,標普500與商品指數比率已達到17.27的歷史新高,顯示商品相較於股票正處於數十年來最深的折價區間。分析師指出,這種背離暗示更廣泛的商品反彈可能正在形成,而白銀正處於前沿位置。
主要重點
- 白銀價格為40.80美元,年初至今上漲超過30%,為2011年以來最強表現。
- 標普500與商品指數比率自2022年以來已增三倍,顯示股票相對原物料的極端超額表現。
- 金銀比率維持在88,遠高於長期平均60,顯示白銀持續被低估。
- 投機需求上升,2025年白銀期貨淨多頭部位增長163%。
- 白銀面臨持續供應短缺,銀協報告2024年短缺量達1.843億盎司。
- 風險包括美元反彈、中國需求放緩及短期超買狀況。
商品相對股票顯得被高估
標普500與商品指數比率已達17.27,為數十年來最高讀數之一。自2022年熊市以來,美國股票飆升71%,而全球商品價格指數則下跌31%。

目前的背離超越了2000年網路泡沫期間的水平,當時股票被高估並最終反轉。歷史週期顯示,當此比率過度拉伸時,資金往往會從股票轉向商品。富國銀行已提醒投資者減少股票曝險,建議優質債券和商品配置可能提供更佳的風險調整報酬。
白銀突破每盎司40美元,創歷史新高
白銀自2011年9月以來首次突破40美元,並在40.80美元附近盤整。此突破受到美元走弱的支持——美元指數年初至今下跌9.79%——以及市場對2025年9月聯準會降息的預期增強。

期貨市場顯示投資者積極布局進一步上漲,淨多頭部位在今年上半年激增163%。儘管反彈強勁,白銀相對於黃金仍被低估,金銀比率為88,遠高於約60的歷史平均值。這意味著若白銀開始縮小估值差距,將有顯著上行空間。
白銀在商品市場中工業需求突出
白銀獨特之處在於同時橫跨工業需求與避險投資兩大市場。工業用途持續擴大,白銀對太陽能板、電動車及人工智慧驅動電子產品至關重要。
全球推動可再生能源,預計2025年太陽能板製造將大幅增加白銀需求。同時,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強化了白銀的避險角色。
2025年第一季,央行增持244噸黃金,白銀常在貨幣及政治壓力期間跟隨黃金走勢。

在通膨仍高於2%且貨幣寬鬆在望的情況下,白銀同時受益於結構性與週期性需求驅動。
反彈風險
白銀年初至今30%的漲幅引發短期超買疑慮。技術指標顯示市場可能在再度上攻前面臨回調。
美元走強仍是主要風險,尤其是美元指數若回升至100至110區間。中國或先進經濟體需求疲軟也將打擊白銀的工業端,特別是在電子與可再生能源領域。這些風險意味著白銀邁向50美元的路徑可能不會是直線,但整體宏觀與供需狀況仍具支持力。
白銀技術分析
撰文時,白銀處於價格發現階段,潛在更高高點可期。成交量柱顯示買盤主導,支持此多頭論調。若反彈持續,該工業金屬可能先測試45美元,進而挑戰50美元。反之,若賣壓出現,近期支撐位於38.09美元,較深回調可能在36.97美元及36.00美元。這些關鍵水平對交易者監控下行風險至關重要,因為買方可能在此處嘗試重新進場。

投資啟示
對交易者而言,白銀突破40美元確認多頭動能,但金屬高波動性意味著風險管理不可或缺。短期策略可聚焦於38.09美元、36.97美元及36.00美元支撐附近逢低買入,目標價位為45美元及50美元。若突破50美元,將標誌白銀長期趨勢的結構性轉變,並可能吸引更多投機資金流入。
對中長期投資者而言,白銀相對黃金與股票的低估,加上結構性供應短缺,支持將其納入更廣泛的商品配置。白銀相關ETF、礦業股票及包含貴金屬與工業金屬的商品籃子,均為捕捉上行空間的途徑。
對投資組合經理而言,極端的標普500與商品指數比率顯示,減少股票曝險並重新配置至被低估的商品可能較為審慎。白銀憑藉其工業成長需求與避險特質的獨特組合,若2025年商品週期啟動,將成為領先表現的候選標的。
免責聲明:
所引用的績效數據不保證未來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