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 提交已收到!
抱歉! 提交表格時出現問題。

市場回顧:本週 2023 年 9 月 25 日至 29 日

This article was updated on
This article was first published on

日本央行

Reuters:日本央行維持 -0.1%的超低利率 。 其承諾支持經濟直至通膨率持續達到 2% 的目標,這表明政府將慎重採取逐步取消大規模刺激計劃的措施。

日本央行行長 Kazuo Ueda 強調,在考慮調整利率之前,仔細評估資料非常重要,特別關注工資和服務價格。

在相關背景下,就在一週前,美國財政部長 Janet Yellen 承認干預 yen 以應對波動是合理的。 此外,日本財務大臣 Shunichi Suzuki 表示願意探索貨幣領域的各種選擇。 目前 dollar 兌 yen 已突破 148 關口,警告這些行動可能會對依賴貿易的日本產生負面影響。

石油需求

BNN Bloomberg:10 月份加拿大從美國墨西哥灣碼頭出口的原油數量。 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的減產推動了海外需求的增加,隨著美國煉油廠正在維修,這些石油的可出貨量也在增加。

預計下個月的石油出貨量將達到驚人的 1,100 萬桶,創下有史以來第二高紀錄。

政府關閉

Reuters:政府關門的可能性凸顯了華盛頓政治兩極化的影響,阻礙了財政政策制定。 Moody 分析師 William Foster 在接受 Reuters 採訪時指出, 目前利率上升正對美國政府債務的可承受性造成壓力。

由於共和黨內部存在分歧,國會在通過為 10 月 1 日開始的新財政年度的聯邦機構項目提供資金的支出法案時遇到了挑戰。

另一方面,Deutsche Bank 的分析可以追溯到 18 世紀,它確定了預示經濟衰退即將來臨的四個標準, 而美國經濟現在已經觸發了最後的警訊。

英國經濟成長

The Guardian:根據英國特許人事&發展協會 (CIPD) 的研究,在 918 個組織中,代表 650 萬名員工,過去一年平均病假天數從 2019 年的 5.8 天增加到 7.8 天。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ECD) 的資料顯示,在其 38 個成員國中,與 2020 年初相比,英國的就業率較低、失業率較高、經濟不活躍程度加劇。 KPMG 對英國經濟的預測顯示,英國經濟將放緩,今年的經濟成長率預計僅為 0.4%,低於 2022 年的 4.1%,2024 年則將進一步減速至 0.3%。

金價下跌

CNBC:受聯準會持續升息預期影響,美國公債殖利率上升、dollar 走強,金價連續第二天下跌。

全球最大的黃金支援指數股票型基金 SPDR Gold Trust 報告稱,其持倉量降至 2020 年 1 月以來的最低點。

中國央行取消了先前針對部分銀行實施的臨時黃金進口限制,旨在穩定 renminbi。 

在這些限制期間,上海黃金價格兌倫敦黃金價格一度達到每金衡盎司 $121 的歷史最高水平,但此後有所回落。

澳大利亞通脹

The Guardian:澳洲 8 月通膨率加速,主要受燃料價格飆升和房租上漲推動。 該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從 4.9% 上升至 5.2%。

下週,澳洲央行理事會將在新任行長 Michelle Bullock 的領導下召開會議,制定首次利率決策。

歐洲經濟政策

Reuters:歐洲央行 (ECB) 敦促各國政府重新考慮烏克蘭衝突期間推出的能源價格補貼,稱其有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穩定通膨。 歐洲央行監測了 500 多項財政措施,發現大多數國家都在遵守 7 月達成的終止補貼的協議。 歐洲央行預測,2023 年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為 0.7%,2024 年為 1.0%。

英國房地產

The Guardian:KPMG 最近進行的一項調查中,超過 1,000 名英國抵押貸款持有者被問及如何應對更高的每月付款。

  • 18% 動用儲蓄以減少債務,25% 考慮這麼做
  • 12% 延長抵押貸款期限,25% 在考慮
  • 8% 縮小居住面積,22% 在考慮搬家

KPMG 英國消費市場主管 Linda Ellett 指出了這對家庭預算和支出的影響。 

日本央行的降息與寬鬆政策

Bloomberg:長期利率上升背景下美國 Goldman Sachs 將降息預期從 2024 年 4 月至 6 月調整為 10 月至 12 月。 投資者為長期的高利率做好準備。

同時,日本央行維持現有寬鬆政策,並延長了預期的政策修改時間。 日本首相 Kishida 強調對匯率趨勢保持警惕,並可能針對過度波動作出回應。

投機者持有大量 yen 空頭倉位,增加了政府干預和 yen 升值的可能性。

免責聲明: 

本部落格中包含的資訊僅用於教育目的,不可作為財務或投資建議。 訊息來源認為該報告在發佈之日是準確的。 發行後的情況變化可能會影響資訊的準確性。

過去的效能並不代表未來的結果。 建議在做出任何交易決策之前先自己進行研究。